LMS知識社群高苑首頁登入
位置: 生命教育概論 > 討論區 > 討論
第四週:成年禮儀式的意義(C討論)
1樓
各位同學,請介紹古今中外其中一項具特殊意義的成年禮儀式,並告訴大家這項儀式所具有的對生命有幫助的積極意義。例如:
 
北港朝天宮成年禮有所謂脫絭的儀式,「絭」音ㄐㄩㄢˋ,早年如乾隆通寶等古銅錢,中央有正方形或圓形的孔,用紅棉線穿過並掛在脖子上保平安,形同一般廟寺的平安符,依據北港地區的習俗,該紅棉線必須每年到北港朝天宮更換,稱為「換絭」,直到十六歲成年禮時,再到北港媽祖前謝恩,拿下絭,稱為「脫絭」,象徵過去需庇護的日子已過去,新的生命階段來臨,也感謝這段日子神明的保佑
附件
2樓

做十六歲,為臺灣臺南市的成年禮習俗。一說為起源清治時期於河港工作的苦力,在成年前僅能領半薪,故在16歲成年的七夕時分,向兒童守護神七星娘娘敬謝而衍生的民間傳統文化。另則認為繼承泉州舊禮而來。

做十六活動以開隆宮最為鼎盛,市政府近年結合其他七夕、跨國交流,推動成為重要觀光節慶之一。


做十六歲原先僅是臺南五條港一帶的習俗。據考究,做十六歲最早以開隆宮為主,活動型態偏向宗教活動。而臨水夫人廟則是由民間主動發起,直到文化局積極推動後,才改由廟方主辦。

隨著近年政府部份的提倡,其他地區也開始仿效類似做法,並稍稍淡化宗教色彩。1999年,安平天后宮始辦做十六歲,形成府城三廟同時舉辦做十六歲局面,並在同年由文化局開始主辦做十六歲及七夕節。及2002年時,除上述三廟,尚還有五條港發展促進會[10]。而在臺南市縣合併之後,原屬臺南縣境的寺廟也開始舉行類似活動。例2011年下營區上帝廟開始舉辦做十六歲,改以百年歷史的玄天上帝、觀音媽兩座神轎,供學生鑽轎腳[11]。2012年,東山碧軒寺有150年歷史的「迎佛祖」活動也增加做十六歲活動[12]

除此之外,五條港當地的基督教也加入類似活動。例如看西街基督長老教會也有舉辦。

3樓
所以文化活動就是當地的文化財,也是百姓生活中價值的指歸。
4樓
傳說布農族於十八歲時,一旦熟悉了狩獵和農耕,就可於祭典之日,由頭目當眾宣布介紹其為壯丁,並予以戴上皮帽,為成人之標誌。
附件
1. 8d.jpg (51 KB)
5樓
這頂皮帽造型超酷,可媲美外國的貂皮大衣!
6樓
阿美族成年禮
在舉行正式成年禮的前半個月為準備期,學習成年式時的歌舞、賽跑、禮儀等。到了宣佈舉行成年禮當天,準成人們共被酒一大罐,個人準備雞一隻,責編組的頭目家集合,由上級長老和頭目率領祭祀戰神,唸祝詞為準成年人,殺雞舉行宴會。隔晨天未明,由長老率領向海岸出發,比賽競走。然後以先的領頭到海邊,兩腳浸在海水中以取得生命的力量。然後全體先入級者在    攜手跳舞,當天晚上並換裝再跳舞,直至第一次雞鳴為止

附件
7樓
嗯!!所以儀式的過程是不短,而且很慎重,一定留下深厚的體驗感受!!
8樓
「成年禮」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古禮,所謂「男子二十弱冠,女子十五及笄」,表示一個人從孩童、少年進入了成人自我成熟的新階段。這是一種生命的禮儀,在歷朝社會中,通過這個儀式的人,才會被認定為成年人。而今日,一般也會針對十八歲左右的青年,為他們舉行「成年禮」。
9樓

泰雅族人大約在五歲至十五歲左右必須完成鯨面禮俗,這等於是成年禮,男子必須狩獵多次成功後,才可以在額頭上及下巴刺青,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得刺臉紋,而完成鯨面之男女者,從此方可論婚嫁,當然未曾鯨面者,就很難找到理想的配偶了。

10樓

中國古時成人禮指冠禮笄禮西周就已存在,一直延續到明朝

周朝貴族男子滿20歲時舉辦冠禮,即加冠,之後可以娶妻。加冠指男性被族群承認,表示其已成人。如果是公室皇室,這個年紀可以再提前,因為年幼的帝王若遲遲未行冠禮,會讓臣民覺得他還是個孩子,在統治上有所不便。春秋時魯襄公就是12歲加冠的例子。

周朝貴族女子則是在滿15歲舉辦笄禮,及笄之後可以許嫁。也有定在滿十六歲時舉辦者,如日本人元服禮潮州人出花園以及臺灣人做十六歲。若女子提早許嫁,也可提早行笄禮。若女子到了二十歲都還沒許嫁,也應行笄禮,因此時她已是完全成熟的女子,不再適合做女孩的打扮。

附件
回應